您所在位置:
信息阅读
中国周播剧,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未知时间:2012/9/14阅读次数:58

我们假设一个剧情,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谈恋爱,观众喜欢甲,我就写女孩和甲谈,观众喜欢乙,我就写女孩和乙谈,观众是一定要参与的。我们现在所有的周播剧都是提前做好的,比如说我是观众,我现在有意见:“能不能把跟甲谈改成跟乙谈? ”回答是:“改不了了,已经做好了。 ”只不过是一周播一次,不是纯正的周播剧。

中国周播剧,路漫漫其修远兮

《生活大爆炸》,美国情景喜剧,2007年9月24日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推出。讲述一个美女和四个科学家的故事,每周四播1集,一季20集左右,2011年续拍第五季。

以湖南卫视为首的部分电视台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观众喜好创作了大批自制剧,具备了周播剧的雏形,周播剧能否在国内顺利发展下去?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车径行,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周播剧是否适合在国内生存。

消费群体:等不及

记者:《犯罪现场调查》 《生活大爆炸》等美国周播剧已经风靡多年,中国适合不适合拍周播剧?周播剧在中国有没有市场,能否发展起来?

车径行:我们研究过周播剧,在中国可能不太适合。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去年生产电视剧16000集,居世界电视剧产量第一,美国才8000集,韩国2000集。周播剧可能不太符合中国国情,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甚至整个北美的电视剧消费习惯与中国很不一样。北美的大众文化消费是多元的,有各种party、各种消遣,他看完这一集过一周再继续看,没有关系。但是中国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中国电视剧观众基本处于文化消费模式相对单一的状态,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相对好一点,有小剧场话剧、音乐会等,其他中小城市普遍文化消费单一。下班没去处,主要就是看电视剧。国内电视剧一天播两集,就会有观众说“才两集,太少了,要看四集” ,整个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这样多集连播的消费习惯,周播剧对于他们来说太慢。所以说我们是等不到周播剧去消费的。

美国周播剧一般是一季25集左右,通常是先做出两三集播出看看效果,然后是观众参与情节设计,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中国电视剧的消费模式是一种强制消费,电视台播什么就看什么,观众不可能融入到电视剧的创作中。

成本:制作不起

记者:可能只会有一小部分人,比如白领、大学生适应周播剧。除了消费群体以外,周播剧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车径行:资金是大问题,从制作成本来说,我们制作不起周播剧。为什么呢?因为周播剧的制作成本非常高。美国一集周播剧的成本接近一部电影的成本,制作都非常精良,除了演员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化妆服饰等各方面投入较大。国内现在拍电视剧基本上是三天拍两集,再慢也要两天一集,因为要缩减单位成本,基本上处在一种虽不能说是野蛮式拍摄,至少是比较简陋的拍摄状况,不能像北美那样。很多人问我:车导,我们能不能拍像韩剧那样的,服装也好看,场景也好看的电视剧?我说能啊,韩剧单集成本超过500万元,我们单集150万元都算是很高的了,人家拍一集戏的成本,我们拍三集还要多。

记者:周播剧上映时间长,宣传周期也长,有较大的回报,应该会有一些人愿意投资吧?

车径行:现在国家投资的电视剧基本没有,电视台投资的也很少,大部分都是业外投资,整个电视剧的文化生态不是良性循环。投资方认的是利润,如果做周播剧,一周拍一集,编剧再根据观众的反应继续写,这需要一个班子,时间成本巨大,随之单位成本也会提高,电视剧整体的成本就会上升,所以投资方也不愿意做。

 

《神探夏洛克》,英国迷你剧, bbc出品,2010年上映第一季, 2012年上映第二季,每季3集,每集90分钟。根据阿瑟·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改编。该剧将故事情节从原作的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

投入资金:非理性

记者:业外投资对于周播剧甚至整个电视剧行业发展来说不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吗?

车径行: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中国电视剧的业态,就是乱象。有一些非理性资金,或者叫“热钱” ,即不是专门投资电影电视剧的资金,进入影视行业,这对影视发展不是一种推动,反而是一种损害。非理性资金投资人不按照艺术生产的规律去做,会出很多怪招,急功近利,恨不能今天投资明天就挣回来。

所有投入电视剧的资金也好,投入电影的资金也好,没有人愿意沉淀和等待。美剧一周播一集, 25集的戏要播半年,然后一季一季做下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资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但是中国现在有多少投资人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呢?没有。中国的资金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浮躁。国内现在大多数电视剧都是恨不得一开机几十天就拍完,拍完就很快制作播出。

资金分配:不均衡

记者:资金分配是怎样的?据说有些演员的片酬非常高,这是不是也影响电视剧质量?

车径行:演员的劳务中美差别很大,美国电视剧演员最高片酬可以拿到电视剧成本的14 %,中国演员基本拿到50 %以上,除了主要演员之外还有次要演员、次次要演员,大概有70%是用于演员劳务,剩下30%,用于制作的甚至连30%都不到。影响影视质量的一个是资金,一个是资金用于制作的比例。我们现在只能将低于三分之一的比例用于制作,怎么可能做周播剧呢?

记者:演员所占配额是否太重?

车径行:演员投入时间太多了,电视剧中间不能换角儿。美国演员演戏期间不能离开剧组,不能做其他事,演一部戏,他们的片酬要远远高于中国演员几十倍甚至近百倍。人家拍一部戏片酬几百万美金,一年慢慢拍这一部没有问题。在中国拿高片酬的没有几个,戏不可能靠一个演员,至少20个演员,只有两三个演员片酬还可以,剩下那十七八个片酬都很低。给几万块钱让人演一年那怎么可能呢?现在说演员片酬高,这只是相对于工薪阶层而言的高;相对于整个电视剧的投资比例,个别演员片酬是高,但是和美剧、韩剧、日剧演员比起来,我们的演员片酬不高。

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很低,我们影视剧工作人员叫电视民工、电影民工,为什么呢?工资太低了,一个场务一天几十块钱,相当于建筑队上的民工工资。我跟美国合作时,问美国场务工资多少钱。他的工资是按周,一周的工资是几万美金。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

记者:听说拍电影、电视剧时存在着机器够先进但是懂技术的人很少的现象,这是否也是周播剧不能发展起来的原因呢?

车径行:我们国家生产电视剧、电影的规律,最早是借鉴俄罗斯体系即前苏联的体系,施行导演中心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学了美剧的制作方式,即制片人制。美国的制片人,如斯皮尔伯格等大导演,都是学了编剧、学了导演、学了制作以后,首先是一位名导演,才能当制片人。我们国家的制片人呢?有人说电视剧、电影行业根本就没有门槛,比如学商业管理的,抓到钱就能当制片人。说白了谁都可以干。有专业的制片人,电视剧才能做得好,而我们的制片人不专业,甚至之前可能都没做过电视剧。

整个电视剧行业实际上要求分工很明确,导演就是导演,制片人就是制片人,监制就是监制。但是从国内从业人员的生态上来说,既不和谐,也不平衡。

我曾经跟美国合作一个广告,一下飞机对方就给了我很厚一本预案,很细致, 30多秒的广告写了400多页的预案,现在国内拍一部电视剧也就3页纸、 5页纸的预案就够了。茶歇时我跟美国的照明人员聊天,问他是什么学历,他说是研究生,学物理的。我一听,一个“照明” ——也叫“灯光” ,最少也都是学士学位。国内电视剧从业人员很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拿我们的“灯光”来说,河南有一个“灯光”村,河北也有一个“灯光”村, “灯光”村是怎么来的?比如说我是大哥,我出来到了剧组,由以前的老师傅带着:你学照明吧。好,我就学,师傅退休了,我成了老大,我就回去招呼七大姑八大姨都来跟我学,我村里的人也学会了,整个一个村就都成了“灯光” 。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你说电视剧质量能高到哪儿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城市猎人》,韩国偶像剧,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并将舞台由原著中的上世纪80年代东京搬到2011年的首尔。韩国sbs电视台出品,2011年5月25日开始播出,每周2集,共20集。

评价体系:唯收视率

记者:周播剧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个播出平台的问题?

车径行:我们的电视剧质量良莠不齐。现在的影视剧唯票房、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这种考核标准肯定是不科学的,必然要导致影视的歧途。周播剧牵涉到一个评价体系的问题,目前整个影视剧的评价体系就不符合业态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

周播剧中导演、编剧、观众、演员实际上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全民娱乐形式,是电视剧产业的另一种类型。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原因之一是观众的素质问题。我们的评价体系要依靠观众,我们目前的观众相当一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比如说退休的、在农村的,没法参与做周播剧制作。美国观众学历水平相对来说较高。拍周播剧,路漫漫其修远兮。

记者:有的电视台拍周播剧,批评声音较多,认为是把日播剧分周来播。

车径行:我们国家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周播剧,只能算是亚周播剧,或者叫次周播剧,因为它都已经提前制作好了,只不过是按周播就是了。真正的周播剧一定是下周播的戏这周还没制作出来,一定要听了观众的意见和反馈互动以后再播。

记者:会不会有一种中国式的周播剧呢?像《武林外传》《我爱我家》。

车径行:严格意义上的周播剧在制作上一定要有观众参与。周播剧中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发展等,整个要由观众说了算,观众的意见是要被采纳的,换句话说,是编剧按照观众的意愿来写剧情。比如说我们假设一个剧情,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谈恋爱,观众喜欢甲,我就写女孩和甲谈,观众喜欢乙,我就写女孩和乙谈,观众是一定要参与的。我们现在所有的周播剧都是提前做好的,比如说我是观众,我现在有意见:“能不能把跟甲谈改成跟乙谈? ”回答是:“改不了了,已经做好了。 ”只不过是一周播一次,不是纯正的周播剧。

总而言之,我国电视剧业态有问题。首先从源头上来说缺少有家国情怀、有操守的投资人;从制片的角度来说,缺少有职业操守的制作人;从制作层面来说,缺少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工作人员;从消费群体而言,消费习惯不适应周播剧;而且评价体系也给周播剧发展带来阻力。整个行业文化生态决定了目前我国没有办法做周播剧。当然,周播剧确实是一个方向,只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还不成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中国艺术报记者 何瑞涓
责编:宋小

地址:北京市西二环菜户营东街甲88号豪苑大厦B座17层 邮编:100054
电话:010-63332403/63331742/63331404/13911630225 传真:010-63331401
网址:www.ctaatv.org.cn 邮箱:ctaatv@126.com
CopyRight@2009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节目制作委员会 京ICP备09049963号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节目制作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