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传播介质日新月异,传播对象也逐渐变化,媒介的更换关系到长远的文化格局。专家学者们预言,现代蓬勃发展的手机媒体,从长远看会取代电视的位置。电视的自身形态不断地遭受新媒体的冲击,电视的转型、与新媒体的互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日前,“多样与完善——当下电视艺术现代与发展分析”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电视异化?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更应坚守自身的文化属性,自觉抵制商业侵蚀所带来的异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说,“假如把电视文艺比作一只凤凰,那么它身上有3支关键的羽毛,即电视文艺栏目、电视剧、电视文艺晚会。电视剧去年的产量接近15000集。产量是世界第一,但从质量和结构上看,应该打一个问号。电视剧被称为第九艺术,是综合艺术。但是,反观近年的电视剧音乐则乏善可陈,表现力不足。不少电视剧的讲故事技巧仍不完善。当前,电视剧题材未被充分挖掘,艺术设计、服装、音响等都不足,电视剧综合艺术的气息比较稀薄。至于电视文艺晚会,则是中国的特色,因为属于一次性播出,国际上并不将其作为主打产品,近年国内电视文艺晚会成本高企,但质量却越来越稀松。而当今的电视文艺类栏目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是娱乐栏目。如果把电视文艺比作一辆车,它需要搭载三重品质,娱乐、艺术、文化,三者相互关联。艺术可以是娱乐,但娱乐不完全是艺术;艺术属于文化范畴,但文化不等于艺术。一台节目中,娱乐、艺术、文化三者比例多少,反映了时代社会的主流的价值取向,当下的现实是娱乐超载,艺术和文化熄火。我认为,中国电视的走向不能以赚钱来衡量,电视艺术本身是文化艺术产品,娱乐化会导致电视文艺的异化。对此,我开了三个药方,即:隔离,好的文艺作品跟过度商业化、说教化、伪写实保持距离;本土化,理论要结合实际,在题材上、形式上要有中国特有的特色;精品化,艺术仅仅是悦目而不能赏心,竞争力和感染力必然大打折扣,电视文艺作品要多推出精品。”
>>影视联姻?
电视的普及曾对电影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今电视亦面临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和电影则合力共同寻找双赢的出路,并逐渐适应新媒体、找寻互动方式。上海影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石川认为,“电视的传播被微博等新媒体分散了、资讯的输出则被网站分流,看电视的必要性在逐渐降低。在此语境下,电视和电影的关系有了一种新的方向。一开始,两者是互相竞争的,电视分流了一大部分电影观众,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表现得比较突出,90年代以后,一些电视台拿广告收入来补贴电影厂。最近几年,电视和电影都开始从新媒体获得滋养,新媒体的受众口味也在进行一种反向的影响,日韩美剧的创作手法在国产电视剧上体现得很充分,如《步步惊心》《回家的诱惑》《潜伏》等都采用了美剧的编剧手法。电视剧得到滋养后,对于提高电影的编剧创作是一种推动作用。除此之外,电视和电影在目标观众群上也有重叠,张艺谋导演《三枪拍案惊奇》的演员班底,小沈阳、赵本山、孙红雷、闫妮均是电视班底。这体现了张艺谋的市场策略——试图使自己的电影面向春晚和电视剧的目标群体。张艺谋为什么要扩展电视观众群?据粗略统计,中国80%县城根本没有票房产出,这决定了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发展目标主要是县级市场。要全部覆盖县城,粗略估计需要四五万张银幕,谁来看电影就成了大问题。张艺谋的敏锐就体现在这里,这些潜在的目标观众群,就是今天县城里看电视的观众。未来,电视剧观众和电影观众会大面积的重合。
>>叙事扛鼎?
今天,电视剧市场异常火爆,叙事形式精彩纷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说,“当代中国电视叙事有四类,生活化叙事、戏剧化叙事、荒诞化叙事、史诗化叙事。生活化叙事主要讲述普通百姓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转型期的精神境遇,说的是平民的话,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婚姻保卫战》《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戏剧化叙事着重突出结构和矛盾冲突,如《大明宫词》《我的团长我的团》;荒诞化叙事倾向穿越、神话传说,以神话剧、魔幻剧、穿越剧为主,如《步步惊心》;史诗化叙事往往采用宏大叙事,大气磅礴,如《解放》《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远征军》《闯关东》等。”中央电视台资深编辑王甫肯定了张智华的分类,他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方能没马蹄。’传统的电视节目分为新闻类、专题类、文艺类、服务类,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后来分成了5大类,即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影视剧类、广告。我认为,电视题材形式变化万千,走向多样化。电视艺术的叙事方式从电影、小说、传统戏剧中学了很多。现在,电视艺术要有自己的叙事方式。以叙事划分,可以分为电视节目和电视秀。前一阵,网上恶搞的‘杜甫很忙’,按照叙事划分就是一场秀。在新媒体出现以前,读杜甫的诗可能要储备很多知识,不具备恶搞的前提,现在‘互动’使杜甫更成为一个公民艺术形象,人们与杜甫的距离更近了。而电视艺术则要清晰地认清这种语境,重新找到自己的叙事艺术和传播定位。”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成
责编:视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