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纪录频道近日再推巨制:5集纪录片《超级工程》。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的LNG船,这些代表最尖端科技的工程如何从蓝图走向现实都将在片中一一展现。该片前天晚上开播,第一集《港珠澳大桥》 刚露面,立即引发众多观众追看,“看了之后内心澎湃”“非常震撼于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改造力量”“《超级工程》让我们看到一个强盛的中国”,而该片还让很多人有了以下想法:此生一定要去看看我们中国所有的超级工程。
鸿篇巨制:
五大工程展示中国强盛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上,来自中国的两部纪录片让老外震惊,一部是此前风靡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另一部就是刚播出的《超级工程》。《舌尖上的中国》以悠久的饮食文化吸引人,而《超级工程》却让观众震撼。此片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五个重大工程项目,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在电影节上,《超级工程》得到的问询量超过了《舌尖上的中国》,影响力可见一斑。
《超级工程》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核心团队历时一年创作完成,选取了当下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个重大工程项目,每一集讲述一个工程,分别为《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
此前,在该片的新闻发布会上,《超级工程》总导演李炳称,该部纪录片选取题材十分严格,被选入的工程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从体量上能够称得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每一集都会带观众走入一个陌生领域,大型器械、现场的突发事件、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都将是该片最强的看点。”李炳总结道。
共鸣细节:
普通人推动社会进步
如今,中国的工程技术和建筑能力早已受到全球的关注。此前,不少国外的纪录片都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新兴大型建筑,北京的“鸟巢”“水立方”、浙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都曾做过主角。《超级工程》还能拍出什么新意吗?对此,李炳认为,《超级工程》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中国“能造什么”,更要解读“为什么造”和“怎么造”;超级工程能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甚至关于某些超级工程的争议,都是这部纪录片尝试回答和表现的内容。
此外,《超级工程》也没有放过宏大工程下的“渺小”的人,这在情感上无疑能引起观众的巨大共鸣。事实上,每个故事中,超级工程的建设者们都格外出彩。李炳介绍:“大型盾构机的操作员、液化天然气船的焊接工、摩天楼顶的吊装工……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形象并不完美,遭遇挫折也会抱怨,但是看着他们认真地工作,听着他们说自己的梦想,你会发现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物,正是超级工程不可缺少的建设者,是他们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也曾表示,《超级工程》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第一集观后
宏大工程让观众感慨:
我们工作上的难题都是小菜
在24日晚播出的《超级工程》中,第一集《港珠澳大桥》震撼观众。 据悉,港珠澳大桥将连接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它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此外,它还用上了由33根航母般巨大的沉管打造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纪录片为观众展示了建造这座大桥遭遇的各种难题:超长的跨海距离,让工程师们必须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中海水的侵蚀,一个个巨浪的震荡,使研究人员提早20年就开始做实验,寻找最为安全的建设方案;不可避免的台风、地震都让大桥面临威胁,工作人员必须找到最为可靠的建材;此外,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与航道之一,连接三个机场,如何抵抗过往船只的撞击,保证航空的安全,这也是工程师们必须接受的挑战。
看过本集后,让不少业内人士都叫好。军事专家宋晓军昨日就在微博中写道:“《超级工程》昨天开播了。一年前与那群80后编导开策划会时,他们对于工程的了解还很少很少。如今片子出来了,做得确实不错。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只要认真,事情都能做好。”
而从未了解过这个领域的观众,观后感想更是丰富。某知名IT企业技术部部长曹志源在微博上表示:“看完《超级工程》,想一想需要建造33个航空母舰规模的海底通道,需要建造120根二十六层楼高、一个篮球场宽的大钢管,这些都只是港珠澳大桥当中的小工程,那我们工作上的难题都只是小菜。”
来源:现代快报
责编: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