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形神俱似
我18岁演话剧,23岁演电影,38岁开始拍电视剧,先后感受了舞台、电影和电视剧三种艺术形式。从个人角度讲,让我获益最大的还是电视剧。为什么呢?一方面是38岁时自己日臻成熟,另一方面是电视剧为我提供了一个博大、丰富的创作的平台。有人给我算了一笔账,20多年来我演了20多次毛泽东,还演了16个皇帝。这么大的视野、这么好的创作环境,是我拍电影时很难达到的,因为电影更多的是导演的艺术,导演更希望你保持演员的本色,就像一个厨师,他要炒西红柿鸡蛋,那么他就不希望炒出来的西红柿是洋葱的味道、鸡蛋是豆腐的味道——演员只是导演手中的一道食材,是电影诸多创作元素中的一个,即便你是最珍稀的食材、最活跃的元素,也只是一种元素而已。而对于观众来说,电影是相对的强制性观赏,你花钱买票进了电影院,那么不管影片情节多无趣、多沉闷,大多数观众也会选择坚持看完。电视剧就大不一样,遥控器和几十个频道掌握在观众手上,内容稍微差一点观众就换频道了。怎么能抓住观众?这就要看编剧的本事了。你导演再有本事,3集抓不住观众也无奈,所以编剧在电视剧里是第一位的。而演员,说第二也行,说第三也行。因为如果一部电视剧是某某大明星演的,观众可能会多看几集,但如果戏实在不好,观众绝对有理由移情别恋去看别的节目。
当年拍电影《建国大业》时,我演的毛主席一天只拍一页纸,也就三四段台词。拍电视剧可不行,一天要拍八到十张纸,我这个毛主席每天都要讲好几大段。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和一部40集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几乎是一样的,按照时间比例来看,是1比15,40集电视剧的量相当于15部电影。想想看,原来你一年演一个角色,呈现在大银幕上只有一个半小时,而如果你演电视剧,就是将近15部电影的量了,这不仅延长了演员的艺术生命,也大大锻炼了演员的能力。所以我非常感谢电视剧,感谢编剧,是他们创作了非常好的剧本,使得我们这些演员有空间去发挥、去再创作——把他们笔下的故事和人物打扮得更好看一点儿,再奉献给观众。
但很多时候演员和编剧之间都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比如我演《雍正王朝》时,在创作雍正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就跟编剧二月河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二月河认为我演的那个雍正,阴损不多;而我对他原著小说中的某些章节也有异议。比如雍正之死,原小说是因为他纳乔引娣为妃后,发现她竟是自己的女儿,最后自杀了。其实这是一个老套路,古希腊悲剧中不乏其例,但雍正真正的死因是汞中毒。另外一位编剧刘和平将雍正的结局改编为殚精竭虑、疲劳而终,我觉得这种改编升华了原著小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可以结合改革、勤政、励志等正面因素,去表现封建帝王对当时社会的推动作用。《雍正王朝》播出之后,不仅中国大陆观众爱看,就连香港、台湾、海外观众也爱看。为什么?因为这部剧突破了我们以往那种狭隘的观念,相对客观地评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这部戏,大家认识了一个“戒急用忍”、励精图治的雍正皇帝,体会到了很多做事为人的道理。
所以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好剧本是电视剧的第一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基础。观众最爱看的还是一个好故事,有了好故事,才能凸显出好导演、好演员。老话说“文亦载道”,文如何才能载道?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让人们在欣赏过一个好故事之后,自然而然地有所顿悟。与此同时,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升华,这里存在一个创作功力的问题,前人曾总结:“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再谈谈所谓“正说”、“戏说”的问题。有人把“戏说”贬得一无是处,我认为这未免有些偏激。你想想,《三国演义》是不是“戏说”?《西游记》是不是“戏说”?《红楼梦》是不是“戏说”?四大名著没有一个不是“戏说”,因为只有“戏说”才能增加戏剧成分和艺术魅力。如果想看“正说”,你去看历史书不就可以了吗?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让观众欣赏精彩故事的同时了解了历史,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但我们要注意,有个别剧之所以要批判,是因为它们不是在“戏说”,而是在胡说。比如在一部电视剧里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皇上和皇太后坐在一个椅子上问大臣:“爱卿为朝廷立下盖世奇功啊,你想要点什么?”大臣站起来说:“据说先皇当时赐给皇上的那块地很好,臣想要那个地方。”先皇给皇上的地你也想要,这不是找死吗?这种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一知半解地胡编乱造,就是胡说。
另外,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讲了一件有关奶牛产奶的事,对我启发很大。牛奶对小牛来说,是生命之源,同时它对人类也有很大的滋养功能。人们为了索取大量的牛奶,就让奶牛人工怀孕——不断地人工怀孕,也就能不断地产奶。这样的牛奶对于人类来说,恐怕就要产生伤害作用了。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导致物极必反。一位编剧一生能写多少部好的精品力作?这是值得探讨的。你通过“人工怀孕”的方式,让编剧不断地产出,他能一年出两部精品、三年出六部精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说,让编剧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打造精品,对于影视剧创作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唐国强
编辑: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