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电视综艺节目的五大误区(图)
缺少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的纯娱乐节目已日渐式微, 《幸福晚点名》 《时刻准备着》 《越跳越美丽》的停播, 《我爱记歌词》 《挑战麦克风》等栏目的颓势,都是很好的例证。
某些综艺节目在故事原型的基础上大肆进行艺术加工和编造,长此以往,是对观众的欺骗和对栏目的自我伤害。
缺少有内涵和个性魅力主持人的综艺节目,难以与受众达成心理契约,自然也难以红火起来。
近几年,大部分省级卫视铆足了劲比拼综艺节目,综艺节目似乎成为各台展示核心竞争力的杀手锏和拉动收视排名的救命稻草,这直接导致全国电视生态的严重失衡。在泛娱乐化和唯收视论逐步达到极致的电视生态中,伴随着综艺节目风生水起的,却是大浪淘沙式的残酷竞争。那么,在泛娱乐化浪潮中,为何有些不惜重金打造的综艺节目却如昙花一现,缺少持久的生命力?这是当下不少电视人苦苦追寻答案的职业困惑。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要防止卫视泛娱乐化倾向,倡导导向立台,新闻立台,深度立台,特色立台。抵制卫视泛娱乐化倾向主要是批判在泛娱乐生态中粉墨登场的粗制滥造的综艺节目,并鼓励创作优秀的非娱乐类节目。其实,持久红火的综艺节目有共同的成功特质和要素,而昙花一现的综艺节目也有其相似的创作误区,剖析并批判这些创作误区才能让后人有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笔者通过比对和归纳,发现被大浪淘沙掉的综艺节目普遍存在以下几大创作误区,直接或间接导致节目的失败。
误区一 摈弃真实 过度做秀
真实是所有电视节目的灵魂,摈弃真实必然导致观众流失。有些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以真实之名,行表演之实” ,过于强调“演”和“秀”而忽视“真” 。具体来说包括嘉宾身份不真实、目的动机不真实、讲述内容不真实以及节目中流露的情感不真实。
嘉宾身份作假,会削弱节目的美誉度并对观众造成欺骗和伤害。 《非诚勿扰》刚开播时就因嘉宾身份问题饱受诟病,并引发关于动机不良、背景信息虚构、恶意炒作的争议。更令人震惊的是,个别还稍有点名气的综艺节目的导演透露,嘉宾除了性别不能改外,年龄、职业、家庭关系等都可视节目拍摄需要而编造。嘉宾成为影视剧里的“角色” ,导演事先帮他“说戏” ,嘉宾动机和情感都是被包装被设计了的。
不难发现,扮演和做秀是传统文艺晚会资深导演和受综艺节目浸淫多年的台湾导演的偏好。在他们根深蒂固的创作理念中,综艺节目必须要有表演和艺术加工的成分,故以艺术创作之名把扮演混同于表演,把做秀等同于艺术加工。台湾不少综艺节目都或多或少会为追求高收视而造假和扮演, 《tv三贱客》中的《tv搜查线》是最典型的代表。其实,综艺节目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并无矛盾且界限非常清楚,但处理不好或把握不好分寸,过度崇尚扮演和做秀,就会给观众“演”和“假”的感觉。
当然,也有人从受众方面找原因,如“节目对受众猎奇、猎艳心理的迎合,进一步导致在内容呈现顺序方面的刻意隐瞒和人为导演。于是,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民生新闻、纪录片等纪实性节目忠实再现的现实主义立场,成为戏剧化故事” 。但是,不管崇尚扮演和做秀的最初本源在创作者本身还是所谓的受众需要,实践证明,这样做绝不是长久之计,只能是“作茧自缚” ,受众逐渐流失,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
误区二 娱乐至死 思想空洞
综艺节目已成为当下中国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泛娱乐化和唯收视论的电视生态中,综艺节目很容易变成纯粹的娱乐。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理论认为: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活动能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此理论尤其适用于当下泛滥的娱乐节目。
当然,有人这样剖析中国电视受众的审美心理:“部分受众更加追求远离意识形态,消解价值意义的浅层次娱乐,尤其是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使得部分受众在选择媒体内容时尽量规避深层次的价值思考,而更加注重追求短暂的娱乐快感” 。的确,台湾地区喧闹、整蛊、恶搞、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追求感官刺激的“愚乐”节目曾经让大陆观众眼前一亮,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但实践证明,这类节目移植到大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从湖南、江苏、浙江三家卫视晚间综艺节目频繁的新旧更替也可以看出,缺少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的纯娱乐节目已日渐式微,《幸福晚点名》 《时刻准备着》 《越跳越美丽》的停播, 《我爱记歌词》 《挑战麦克风》等栏目的颓势,都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节目的思想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兴盛周期的长短。
《天天向上》 《非诚勿扰》 《中国达人秀》在创意阶段就给节目赋予了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比一般综艺节目更有内涵和厚重感。 《天天向上》栏目制片人张一蓓说“单纯地逗观众开心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全部” ,“节目制作团队以高潮的智慧成功实现了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文化功能,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而《非诚勿扰》在饱受非议的同时,朝向本真自由言说,探讨当下年轻人情感婚恋的价值观,筑造思想、价值、意义的电视角斗场,给观众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无尽空间。同样, 《中国达人秀》实现人文精神与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单纯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未必能入围“达人秀” ,真正感染导演和观众的是达人的奋斗历程、情感故事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实践证明,想让一档综艺节目焕发持久的生命力,主创者在创意阶段就必须明确做节目的目的、承载的思想内涵、核心价值及终极意义。纯粹的展示和娱乐无法让节目走得更远、更深入人心。我们相信,大部分观众更期待愉悦心灵、给人思考的综艺节目。
误区三 忽略“故事” 情感淡漠
综艺节目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在很大程度上由故事来承载和完成。几年前,于丹就提出电视已步入“故事消费时代” 。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同样需要“故事” 。无论是《快乐女声》中选手的亲情故事、 《天天向上》中鲜为人知的职场故事、 《中国达人秀》中的人生故事,还是《非诚勿扰》中嘉宾的爱情故事,这些悬念、冲突和戏剧性都来自于人与社会间深厚的关系张力,是综艺节目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综艺节目与观众达成收视默契的法宝之一就是情感互动,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而情感背后必然也是动人的故事做载体。所以,如果说节目流程是骨的话,串联其中的故事就是肉。
《中国达人秀》故事组导演的职责是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这体现了主创者对故事的至高重视,而《中国达人秀》与其他选秀比赛的差异之一就是选手背后的故事呈现。 《新周刊》 “2010中国电视榜”评论《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娱乐情感化。
优秀的综艺节目导演擅长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节目流程,让观众真切体会到节目互动比拼下的情绪节奏和情感张力,进而引发关于价值观的深度碰撞。而如前提及的停播或已呈颓势的综艺节目则疏于故事挖掘,策划简单,执行简化,节目流程只是喧闹肤浅的流水帐,没有张弛有度的节奏,缺少故事点和情感点。可以说,这样的节目只有骨架没有肉。
需要注意的是,重视故事的力量并不等于把导演变成编剧而去编故事。某些综艺节目在故事原型的基础上大肆进行艺术加工和编造,使观众真假难辨,但编造的故事毕竟不是亲身经历,嘉宾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流露都难以到位。长此以往,是对观众的欺骗和对栏目的自我伤害。
误区四 团队薄弱 创意匮乏
央视春晚年年被骂,有人究其原因是导演身份的问题。有人建议,文艺导演的刻板思维难以超越,应该让文化圈的人取代文艺圈的人来做导演,才有可能“众口不难调” 。这个论调正确与否姑且不去探讨,却反映出制作团队的重要性,因为团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执行能力决定节目的成败。
如今,某些电视台欲和强台比拼综艺节目,但又苦于缺乏人才,急功近利地把有些还不错的综艺节目创意外包给影视制作公司,但实践证明,这种合作最终很少能达到电视台的预期效果。一是因为制作公司多以生存和赢利为目的,为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不像电视台这种体制内单位那样不惜重金;二是虽然公司核心人物的水平很高,但制作一线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并不比台内人员执行能力强;三是如节目需改版和调整,合作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因现实利益问题不一定顺畅。基于以上三点,把整个栏目外包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外包的情况下,如何在台内科学合理配置制作团队不仅是人事问题,也是门学问。专题片或纪录片编导的创作经验和理念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尤为可贵,而且他们思维严谨,擅长讲故事和抒情,所受到的职业磨练更规范,执行力也更强。江苏卫视台长周莉说,“因为我们是将做情感节目的经验注入到了综艺节目里,同时它的参与主体也都具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经验,使之更具‘灵动感’ ,所以《非诚勿扰》在表面的娱乐之外,更吸引人的还是两性之间在情感、人性上的交锋、碰撞,这扩大了它的受众面的年龄跨度,节目定位已经从内容跃升到了价值的层面” 。同理, 《中国达人秀》中每位选手从参赛开始就有摄像机跟踪拍摄,编导会从几百分钟的素材中选取最动人的瞬间,这些理念其实就是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所以,不是只有做过晚会的文艺导演才能做好综艺节目。
当然,一个好的节目创意最怕在执行过程中走偏或打折扣。除能力外,制作团队的价值取向决定节目的发展走向。对待收视率的态度、允许扮演和艺术加工的尺度等,这些价值立场在栏目成员间必会产生冲突并相互纠结。当这些价值取向在相互博弈并达成统一后,节目创作才会成为同一风格,节目质量才能稳定在一定水平,节目最好的创意和策划才能很好地持久地执行到位。所以,选择和配置制作团队时必须要考虑核心成员价值取向的协同问题。
误区五 名嘴稀缺 主持肤浅
如今,台湾综艺节目高度同质化,最大的辨识度就是主持人。同样,大陆卫视综艺节目竞争白热化中,主持人成为各大品牌栏目的标杆和灵魂,甚至是节目收视的绝对保证,因此也成为各卫视争夺的主战场,他们在电视台间的流动也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和稀有性。
相对而言,综艺主持人需要更全面的素质,其成长过程需要更多的积累和磨练。有人认为综艺主持人只需要有才艺、口才好,其实,有内涵、有思想才能让其驾驭起节目来游刃有余,并让受众在心理上形成依赖和收视期待。有些综艺主持人在台上满场飞、滔滔不绝,但最后观众却记不住他到底说了什么。一个精于主持之“术”的主持人只能称得上擅长“插科打诨” ,却无力完成立意的创新;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再有“口才”的主持人,他所实施的传播也会失去方向,更无法创造有效益的传播价值。所以,优秀的综艺主持人会从重“术”的层面转移到重“道”的层面,提升内涵和修养。孟非、何炅、汪涵的智慧、内涵和个性魅力使受众得到一种愉悦,这样满意度使受众与主持人在收视期待上达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
综艺节目的制作有其群体合作、分工完成的特殊性,节目质量取决于主持人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所有节目类型。导演再好的创意必须由主持人来实现,主持人主宰和把控着录制现场,而现场很多瞬间发生的状况是难以补拍和弥补的。综艺节目录制现场一蹴而就、一次成形的特点导致主持人的现场发挥水平直接决定节目的最终效果,所以综艺主持人的技巧、智慧和内涵尤其重要。对于综艺节目,可以说成也主持人,败也主持人。仅仅能把流程顺利走完的主持人是不称职的,仅仅会插科打诨的主持人也永远当不上主key。缺少有内涵和个性魅力主持人的综艺节目,难以与受众达成心理契约,难以有理想的收视率,自然也难以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