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上午,中国视协电视文艺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研讨会在贵阳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副主任臧具林,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贵州视协主席、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中国视协电视委员会秘书长解芳以及来自全国的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者及专家顾问7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交流经验,更好地促进和提高电视娱乐节目的策划和创作水平。会议由中国视协副主席、电视文艺委员会主任张晓爱主持。
赵化勇指出,中国视协电视文艺委员会通过召开年会和研讨会,评选优秀节目,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探讨,使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丰富了创作思想,积累了创作经验,明确了创作方向,对促进全国电视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国电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电视文艺创作中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谌贻琴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她说,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思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为标准,依托省丰富的文艺创作资源,借助电视平台,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时代精神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电视文艺节目兼具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在给观众带来休闲和快乐的同时,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她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进一步促进电视文艺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电视文艺和娱乐节目的策划和创作水平,进一步弘扬主旋律,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白芳芹谈道,贵州电视台一直致力于电视文艺节目创新的探索,为了呈现给观众一个多姿多彩的荧屏而孜孜以求。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作更多顺应时代要求的电视文艺佳作,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和相互间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彼此分享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经验,探讨电视文艺节目改革创新的途径,开启加强电视文艺节目合作的新思路。
随后,中国视协副主席、电视文艺委员会主任张晓爱作了2008年到2010年的工作报告,谈了电视文艺委员会未来的工作设想。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宣读了对文艺委员会调整班子的批复。
应邀出席的广电总局领导以及来自中央电视台和全国近20家省、市级电视台、相关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为我国电视文艺创作的繁荣献计献策。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副主任臧具林就总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以及业界关心的问题,从理论层面给予了业界同行更多的指导。他说:第一,电视台和电台两台合并的问题,目前是涉及面较广的一件事情。第二,关于制播分离,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相关的文件,概括为:制播分离改革政治性很强,必须保证电台和电视台牢牢掌握节目的策划权、播出权等,特别是频道、频率是公共的资源,不能搞公司化和企业化,严禁擅自增加频道、频率。第三,影视剧制作中心、电影、动画等制作机构要进行转制,已经转企的应该坚持高要求,形成规范的法人制度结构,不能出现翻牌公司的局面。第四,新闻改革是目前从中央台到省台都重视的问题,新闻改革要求电台、电视台在资源配置和人员分配上向新闻部配送,新闻改革要坚持三个原则:导向首要原则;反低俗原则;坚持绿色收视率原则。第五,关于三网融合。当前广播电视领域在三网融合中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工作:(1)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改造,逐步实现小网向大网、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2)积极探索开发电视互联网的业务,特别是it、手机平台;(3)组建国家级的电视网络公司;(4)坚持三网融合的知识学习;(5)加快三网融合方面的人才培养和选拔。第六,关于广播影视的产业改革。广播影视产业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的。第七,提高影视剧和文艺节目的质量。第八,在农村开展三大工程:(1)村村通工程;(2)西新工程;(3)农村放映工程。
抵制“三俗”之风 打造绿色收视
当前,电视文艺创作面临着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文化消费需求的新课题。在电视文艺创作中,坚决抵制“三俗”之风,是创作者应该必须坚持的,是时代的要求。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直言,“主持人或者导演和制片人做基层娱乐节目,‘三俗’必须要控制。尤其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每个人都需不断强化自己,都要知道利害关系,虽然把握起来有点难,但大家都在努力。”
浙江电视台副台长周羽强表示,老百姓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也需要看娱乐节目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这一根本的动力在于渴求。现在掌握电视遥控器的是年轻人,所谓80后的一代人,他们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和价值的评判也发生着变化,从《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这些新型节目的产生,都赢得过很高的收视率。但在当前幸福转型的时代,不能唯收视率,而要打造绿色收视率。
走出困惑 创新是必由之路
面对电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媒体环境的渐变,使得一线的制片人认为做电视节目越来越难,做综艺娱乐节目更是难上加难。
北京电视台综艺节目《喜来坞》制片人张简凡表示,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以及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喜来坞》作为一档真人秀娱乐节目,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我们也力求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如从注重文化内涵、注重怀旧到相声文化的发扬等方面加强力度,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黑龙江电视台娱乐栏目剧《本山快乐营》制片人高宏刚指出,《本山快乐营》之所以能赢得一部分电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主要缘于:紧扣社会热点,强化电视节目的贴近性;拒绝低俗和奢华,强调纯真、质朴;人物形象具有平凡和优缺点并存的特点;现场互动,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上海广播电视台综艺节目《闪电星感动》的制片人尹晓葳颇有感触的说,作为一档以“慈善”为主题的节目,5年来,闪电划过星空,感动留在心中。因为它有明星的努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有明星和老百姓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困惑和难处,但我们坚持过来了。靠的就是创新,如在节目中贯穿始终的大悬念、三五分钟的若干小悬念、规则简单易懂、内容贴近民生、试图用最为鲜活的记录呈现最为朴实的感动等。
河南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李暄认为,大型综艺栏目《武林风》的成功在于,它为中国电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模式——具有选秀性质的体育娱乐类栏目。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体育、综艺和真人秀三种节目模式的特点,并在选手的包装、比赛规则和合作方式等方面加以创新。
繁荣电视文艺创作 坚持“三贴近”
影响。真人秀节目不是照本宣科,它是与“三贴近”原则相吻合的。它之所以会成为我们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缘于它的“真实”。因为它符合当下社会对真实的渴望和真情的渴望。它是一种平民的表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则从繁荣电视文艺创作的角度,分析了综艺性节目的娱乐六要素。他认为,叙事和狂欢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这六个要素包括审美、叙事、狂欢、窥视、信息和参与。其中,狂欢,巴赫金理论定义为:它是一个特定的完全“颠倒的世界”,打破了等级、财产、身份的区分与界限,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嘲弄、贬低和戏仿。当前的电视节目非常注重突出狂欢性,因为它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对现实秩序的打破,让观众的压力得到宣泄,得到减压。
上海大学教授顾俊谈道,面对“三俗”我们应该怎么做?出路在哪里?答案是从通俗到脱俗。做节目时,不仅要有生活的需要,还要兼顾生活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的节目无论揭示什么,一定要顾忌到人的感受,“给绝望中的人希望和出路”,你可以讲问题和苦难,最后都要给他一扇窗,让一束阳光照进来,这就是抵御“三俗”的最好方式。
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通过此次研讨与交流,将有利于引导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创作出振奋民族精神、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要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文艺作品,更好地承担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稿件来源:《当代电视》第10期
作者:胡斌毅
责编:视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