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召开“中国梦?传播力”浙产电视剧研讨会,浙江华策出品的《国家命运》《全家福》《推拿》等电视剧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会上,专家对华策这样的民营公司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意识赞不绝口。
会议的主题为在座的专家和影视企业提供了一个思考,就是一个民营企业要靠什么把自己做大做强。从浙江华策的发展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路,不是简单走市场化的道路,而是追求与主流价值观的并轨。专家认为,在这种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中国梦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研究员李跃森认为,中国梦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它不是一个题材、不是一个类型,也不是一个主题,而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它蕴含了各种题材、主题和类型的作品,目前关于这个命题的探讨远远不够充分,当然有些探讨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李跃森认为,如果把中国梦与主旋律,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厘清,我们创作的思路和方向会更加清晰。
李跃森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尊重电视剧艺术的审美规范。在创作中一是要避免标签化的倾向,不管什么作品都给它加一个中国梦的标签,如果把中国梦的概念无限制地泛化,等于把这个概念庸俗化。要避免以题材相对论相类似的标签相对论,不要认为只要体现了中国梦就是好作品,判断一部作品的好坏,不能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中国梦,而是要看它是否做到思想艺术尽可能完美地结合,是不是写出了人性的深度,写出了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避免公式化和概念化,一切从生活出发,从现实出发。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找到其中包含中国梦要素,深入挖掘其内涵,不能反过来,概念先行。要写中国梦,有一个概念,然后再去找故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主题先行、概念先行,这样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第二,坚持以人为中心。这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个,指艺术家,要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体作用,加强作品的感染力、表达力。第二个,是指作品中所创造的人物。第三个是指人民群众。艺术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三个方面是联结在一起的。李跃森以为,中国梦这样一个提法,是领导层解决社会转型期种种复杂问题,特别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迷茫、困惑、无奈、萎靡、费解的问题提出的思路,最核心的东西是要振奋人的精神,振奋民族精神。美国人写美国梦,基本上是有张扬自我、自我实现的思路。而中国梦的实现往往就会有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将小我融入大我这样一个内容。比如说《国家命运》,它所塑造的两弹一星的元勋,讲他们如何为国家牺牲、奉献,从这个角度写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通过一段艰苦卓越的历史、几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写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这是《国家命运》这部戏为中国梦作品提供的宝贵经验。同样《全家福》《推拿》也是写人,《全家福》写的是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推拿》写的是心灵的光明与黑暗的冲突,他们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中心。
第三,要把独创性作为中国梦作品创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刚才很多专家都讲要讲好中国故事,其实把故事分成好故事和坏故事有点勉强,就像把人分成好人、坏人一样,但是这样的分类有它的合理性,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判断好故事和坏故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因剧而异,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独创性,好故事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怎样做到和别人不一样?方法也没什么特别的,简单说就是三条,从生活中寻找源泉,从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从科技进步中寻找动力。写好故事一定要从独特的生命体验开始,《国家命运》里的钱学森,《全家福》的王满堂,《推拿》里的沙复明,他们感人的地方,或者人格魅力都来源于个人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我们表现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写出人物独特的生命体验,写出他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那些地方。这就是说,一要有独创性,二要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靠山寨美剧、抄袭韩剧,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中国梦的。